播放器、耳机专业参数名词解析

作者: psrln  2015-01-09 14:51 [查查吧]:www.chachaba.com

   买播放器、买耳机都是个非常纠结的事情,因为声音这东西主观性比较强,并不能很直接的用客观数据去量化,如果在没有机会试听的情况下,去看评测、去论坛看相关讨论差不多是了解某款播放器、耳塞最主要的方式。但是网上的评测、讨论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很多时候一些名词描述并不太知道是什么意思,而描述音质的词语又有很多,比如声场,解析,动态等等,有些词语,比如声场、解析等容易理解,好与坏容易体会到。但是有些词语比如动态就不是很容易理解,听过的设备、音乐比较多可能才会有些感悟。所以如果不太理解的话看着就比较糊涂。于是这里笔者来谈谈有关音质描述的一些名词的意思与理解。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内容都是笔者自己的主观看法,未必正确,有不同见解与看法的朋友也不妨共同讨论交流。

  三频:是指低频、中频、高频这三个,笔者觉得描述一个器材声音的时应该要有,因为一个播放器或耳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风格和在三频的分布情况有很大关系。低频是多是少,中频是突出的还是凹的,高频亮还是暗等应该交代清楚,根据不同的分布情况,也大致可以猜出来这个器材所适合的音乐类型,比如喜欢听摇滚要低频多一些,喜欢听ACG音乐高音可能要亮一些才好。所以怎样的三频分布是比较的主观,但播放器或耳机的整体素质要做的很高、适合的音乐类型更广泛,还是尽可能三频分布均匀一些,至少不能存在明显的瘸腿。

  了解三频的分布之后,低频、中频、高频每个频段的声音质量同样很重要,于是也有了更多的描述词语,比如三频的衔接、低频量感、速度、下潜、密度、高频延伸等等。关于三频的衔接,一般会在多个单元的耳塞描述中出现,因为耳塞比较小单元多了分频器不太好做,可能就会存在频段衔接不自然的情况。具体衔接不好是怎样的感觉,笔者认为就是中高频之间、中低频之间有些断档的感觉,听起来不太连贯。

  低频量感: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低音的多与少,低音的量多不一定就是低频好,有数量还要有质量,比如低音的清晰度、凝聚度、速度、下潜等等,有些比较差的耳机虽然低音的量很足,但是声音软散浑浊,比较的轰头。

  低频下潜:虽然笼统的都叫低频,但是低频的频段分布很广,从20Hz到500Hz都可算作低频的范围,而下潜深是指在更低的频段上响度更大,一般来说,如果100Hz以下响度足够大,我们可认为这个耳机下潜较深。下潜深和量大也不是一回事,某耳机低频量大可能是100hz到500hz上响度很大,但50Hz左右其实响度不是很够,最后的结果就是声音很轰头但是下潜不深。

  密度:描述整体频段的声音都可以,也算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笔者觉得可以按照密度本来的含义去理解,密度高应该是声音凝聚紧密,能量集中的,可以感受到声音的形体感,密度也和描述声音的结像、细节等词语有一定的联系。另外笔者认为声音的密度并不代表声音的量感与厚度,就像一公斤棉花与一公斤铁块,显然棉花看起来量更大,但铁块密度更高,可以给予人的重量感,声音也大概如此,量多但是很松很飘的,形体感不强的声音密度就不高。

  延伸:常见到的描述有高频延伸和低频延伸,应该是指器材所能不失真回放的最高或最低频率,这个器材上标准的频响范围有些相似,但是现在的很多播放器、耳塞的频响范围标注不标准,没有实际参考价值,所以还是要用耳朵去感受所谓的延伸好坏。低频延伸和上面说到的低频下潜有些相似的地方,但延伸指是能够不失真回放的最低频率,并不一定有足够的响度,所以可能不会带来很大的震撼力,而下潜则要求有足够大的响度。而高频延伸与泛音有较大关系,很多都是耳朵感受不到的频率范围,泛音表现好一般高频延伸就会好。

  解析:算是最容易理解的词语,就是指声音的清晰度、对细节信息的还原能力。用解析好的器材可以比较容易的听出来很多平常不太容易察觉到的声音细节,另外,解析是个比较全面的素质特性,解析好的器材声音的层次感、定位、分离度等等应该都会好,要不然乱成一团也不可能表现出声音的细节。所以解析也是判断耳机素质、档次的最明显的标志,越高端的耳机解析会越好。

  信息量:声音信息的数量,信息量大可以听到更多的声音细节,它与解析有很大关系,但是笔者认为解析好并不一定信息量就大,它应该还和后面谈到的泛音、动态等等有关系。而信息量大或小应该是以原始声音作为标准的,能够尽可能真实的还原原始声音的各种细节才算信息量大。而有的器材可能是偏科的,比如因为低频残废而显得声音清晰,细节更为突出,这样可以说是解析好,但是声音并不完整,缺少低频方面的信息,相对于原始声音是不完整的,这种情况笔者觉得并不能说信息量大。

  声场:声场也是容易感受的一个词语,一般来说听上去开阔自然,就是声场好;而感觉有明显的边界感、拘束感,声音拥挤,像是都从头脑袋中迸发出的,声场就是不好的。当然耳机的声场都不是真实的,而是模拟的,所以音箱什么的听起来有明显的区别。声场是通过声音的响度和时间差来模拟的,比如声音近大远小,还有一定的延迟就可以产生空间感。

  很多描述中又分为横向声场与纵向声场,这也比较容易理解。横向声场可以理解为左右两边的横向坐标轴,表现好的话会让人感觉很开阔的感觉,而纵向声场好会让人觉得声音有深度,大概就是横竖两个做标准,所以会用具体的形状来描述某器材的声场,比如圆形,就是横向和纵向声场表现差不多;椭圆形则是横向与纵向中一边较大,一变较短的;而一条线,是几乎完全没有横向或纵向声场。圆形或椭圆形的声场可能都会比较好听,但是一条线的声音要么感觉很平面,要么就是很拥挤的。

  结像:结像也是个很抽象的形容词,就个人理解,结像应该在一个空间里声音主题的清晰度与形态感,和声音的密度,声场的深度与定位有一定关系。有人将声音结像比作相机的照片对焦,对焦好的照片应该是要表现主题内容清晰,而结像好的声音主体应该也是清晰的,比如可以感受到歌手唱歌时的嘴型,与你耳朵之间的距离。所以也有人说,对焦不准的照片是废片,而结像不好的器材则是废材。

  残响:从定义上说,残响就是声源停止发声后,由于惯性和反射等原因,声音没有立即停止,而是呈缓慢衰减的现象,即声音经过多次反射产生的现象。简单来说残响就是一种余音或回音的效果,它可以使声音有空间感,更加圆润丰满,比如有人形容耳机声音的词语“厅堂感”应该就是残响产生的一种效果。

  泛音:说到泛音就要提到基音这个词,基音就是一个声音的基础声音,也可以理解成是该声音在频谱上频率最低的那个声音,它决定了这个声音的音高。而泛音是在基础音上面发出的微弱声音,在自然界中,没有一种声音是纯音的(单频率、纯基音的声音),往往都带有泛音。而泛音就是基音频率成倍上升后依附在基音上的成分,在电子学上叫谐波。举个例子,如果基音为440Hz,那么1次谐波就是880,3次是1320,4次1760……谐波在理论上可以分为无限多次的,但越往上通常能量越低,所以一般只会研究前几次的谐波。

  泛音的定义看起来很高深,但声音的音色如何却是由泛音的比例决定的,比如一把小提琴和一根笛子都奏440Hz频段的声音,但听上去谁都能辨认哪个是小提琴的声音,哪个是笛子,就是因为小提琴的泛音,和笛子的泛音的比例是不一样,这就是泛音不同的结果,它决定了声音的音色。而如果一个播放器或耳机的声音听起来干涩、枯燥,其实就是泛音不足造成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