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如何缓解分娩疼痛 这些方法效果佳

作者: 毛句  2018-04-16 15:24 [查查吧]:www.chachaba.com

  李美女怀了二胎,快要生了,但是她还是有点害怕分娩的疼痛感。下面要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二胎如何缓解分娩疼痛 这些方法效果佳”,一起来看下吧!

  首先来看下二胎如何缓解分娩疼痛:

  被关爱

  研究结果表明,女人生孩子时,若有一个她亲近的人在旁边安慰和陪伴,会比没有得到这种关爱时生得更快和更容易些。所以要谨慎地选择陪伴你的人——他应该是不会恐慌的人,相信你能成功顺利分娩的人,能代表你充满自信地与医护人员打交道的人。

  按摩

  广告告诉陪产的人,你想按摩哪里。宫缩时,你也许会喜欢按摩后背的底部,或喜欢在宫缩间歇按摩肩部,让你放松。告诉他一定要缓慢地按摩。如果他的按摩太过猛烈,你会感到恐慌,那就不是放松了。他的按压应该稳定有力,以刺激你的体内分泌内啡肽,这种荷尔蒙会让你感觉良好,使按摩真正发挥作用。

  变换姿势

  如果你不是特别累,在开始出现规律的宫缩感到分娩疼痛时,尽量不要躺在床上。如果你一直躺着,会使你的产程变慢。产程越长,你会越累。保持直立,你可以选择任何让自己觉得最舒服的姿势:你可以站起来,倚着床,或靠着你老公;也可以跪下去,靠着一张椅子的座位上;或者单膝跪着,把另一条腿抬起来,这可以增大骨盆空间,使宝宝更容易生出来;你也可以四肢着地,趴在地上,这样可以缓解背痛。在椅子上坐坐,再起身走走。尽量来回摆动你的臀部,这的确能让宝宝开始移动!

二胎如何缓解分娩疼痛 这些方法效果佳

  热敷

  或者,也可以用装满热水(不是开水)的水瓶代替,用一条毛巾把它仔细裹好,然后放在背部。

  呼吸

  把精力放在你的呼吸上,是熬过每次宫缩的好办法。在宫缩开始时深吸一口气,在呼气的同时,放松身体。然后用鼻子吸气,用嘴巴呼气,嘴和两颊的肌肉保持放松。不必太在意你的呼吸有多深,而要保持一个良好的节奏。用鼻子吸气,柔和地用嘴呼出,如此反复。在每阵宫缩开始加剧和逐渐减弱的时候,尽量把精力放在呼吸上。 当宫缩结束后,要放松一下。

  休息

  在产程的初期,让自己准备好应付疼痛的最好方法就是好好休息,保存体力。躺在床上或椅子上,尽量把自己弄得舒舒服服的。你可以在身体周围塞上枕头和靠垫,喝温暖、香甜的饮料,听听你喜欢的音乐,或者看看电视,要好好休息!如果你没有在产程的早期忙东忙西,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你会发现应付痛苦的宫缩会容易很多。

  一定要吃点东西

  因为,生孩子是一件非常费力的事情,而且时间比较长,有时甚至要1-2天,所以,一定要好好吃东西,以免后面体力不支,而导致难产。

  不要哭闹

  因为,哭闹不仅会浪费体力,而且还会让肚子胀气不舒适。所以,在生产时,要跟随自己的宫缩呼吸,调整好的自己的状态,这样才能减少疼痛。

  以上主要介绍了二胎如何缓解分娩疼痛,你了解了吗?接着一起来了解下生二胎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良好的心态

  怀了第二胎,相信孕妈妈都有一些经验了,应该会比第一胎要来的轻松。所以就没有必要太过的紧张和焦急,小编相信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第二胎会的第一胎一样那么顺利的。

  唐氏儿筛查

  这项检查是很多二胎妈妈都需要注意的,因为很多怀二胎的妈妈都是属于高龄产妇,这类产妇所怀的胎宝宝染色体会出现异常的比例是比较高的。所以到了孕妈妈怀二胎的时候,这项检查就变的尤为重要,孕妈妈最好及时最好检查,最适宜的时间一般是在16周-18周之间。

  运动和休息

  孕妇在怀孕期间要保证适量的运动,这样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且对缓解一些怀孕时候的不适感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此外,也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这样不仅对胎宝宝或者是孕妈妈自己的健康都有大大的好处的,而且孕妈妈还要注意,要尽量避免劳累,久站等。

  产检要定期

  很多孕妈妈认为,自己已经生过一胎了就没有必要再定期去做产检了,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产检可以很全面的了解妊娠过程,而且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所以就算是怀了二胎,产检还是依旧很重要,孕妈妈千万不因为一时的偷懒,就忽略了对胎宝宝的关心,从而导致胎宝宝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伤害。

  营养要加强

  怀二胎,营养的摄取也要和怀第一胎的时候一样重视,要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也要控制好自己的体重。此外,准妈妈在备孕第二胎的前三个月的时候,每天要适量的服用一些叶酸,对胎宝宝的作用相信这是你们都知道的,就不需要小编这里多加介绍了。

  以上就是关于:“二胎如何缓解分娩疼痛 这些方法效果佳”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

       推荐阅读

       二胎生男生女特征有哪些 二胎性别早知道

       高龄孕妇二胎注意事项 超过35岁赶紧来看看

相关热词搜索:
发表评论
评论

热门关注

  • 婚庆
  • 装修
  • 培训
  • 学车
  • 旅游

医疗健康

  • 资讯
  • 内科
  • 妇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