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过千元的耳机价值在哪里

作者: 丁柱  2015-03-05 17:14 [查查吧]:www.chachaba.com

   有一个现象属于“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很多人都认为那些上千元的耳机其实成本都很低,根本不值那个价;然而从世界上第一家耳机公司成立到今天已将近100年的历史(拜亚动力是历史最悠久的耳机公司),那些知名的耳机品牌也绝对不是靠拼命压缩成本坚持下来的,而那些根本不了解耳机制造业却喜欢侃侃而谈的人,你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千元耳机的价值在哪里。

  笔者不是专业做耳机的,也不懂制造业里那么高深的理论知识,但身边却有一些从事于耳机研发和制造的朋友,他们对于耳机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会更熟悉,关于耳机的制造成本和定价这类问题也更有发言权;而针对于这些问题笔者已经向身边的朋友做了咨询,今天就整理出来供小白用户参考;同时也看一看市面上那些十几元的耳机和上千元耳机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耳机的研发和开模都是高成本投入

  一款耳机从研发到正式上市要经过很多道程序,每一道程序都需要成本,而对于一款售价几千元的耳机来说,单是研发的成本可能就很高,这其中包括研发工程师团队的工资、设备/软件的费用和工程机的生产加工费。工程机属于样品,是用来检验和送测的;因此在外观、声学结构、线材等方面可能都会进行调整和改进(如果是蓝牙耳机的话还会更复杂);并且这个过程可能还会反复多次的进行,而每一次都是需要耗费成本的,最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那些上千元的耳机到底贵在哪里?

  至于在研发这个环节需要投入多少资金,每个耳机厂商都有不同的标准;但肯定的是,一款耳机的研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设备/软件、人员工资、产品加工、调整改进等方面也都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资金投入,虽然这些详细的费用笔者不得而知,但就生产和加工一次样机来说,需要几千到上万元不等;而人员工资和设备/软件的费用肯定就更高了。

  ▲研发成本实在是高啊

  接下来这个环节可以说是非常耗费成本的,就是模具组的制造(简称开模),包括机械设备与模具都是占总投资较高的生产工序,生产技术和材料等都有可能给开模增加成本,但它又是耳机进入量产前最重要的环节,耳机所需的各部分构件就是通过这些模具制造出来的,对于一套制造耳机的机械设备和模具来说,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也不足为奇。

  ▲好的耳机扬声器单元价格不菲

  开模完成后,还需要材料费,包括扬声器、麦克风、线材、其他附件和包装盒等;这部分的费用是根据材料的质量来计算的,如果是量产的扬声器其实是很便宜的,几十元的扬声器可能都算是贵的,而且产量越大成本压得越低,因此常用于量产很多的中低端耳机中。但若是定制型扬声器就会很贵,因为量产小,又需要重新开模具,成本会很高,组装成的耳机自然也很昂贵。对于普通耳机来说,像麦克风、线材、附件和包装这类配件的成本都比较低,具体费用方面并不了解,不过如果一家耳机厂商不能控制好附件材料部分的成本,很难实现盈利。

  设备维护和产品营销更烧钱

  在耳机正式进入量产前,厂商都会安排一系列的样机流水线生产(也称试产);一方面可以检验产品自身和流水线安排上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让工人更加熟悉产品的组装流程以便提升效率;正所谓时间就是金钱,这一点在产线上的体现非常明显。这个流程同样会反复多次的进行,直到所有关于量产的问题都已解决,才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量产。

  ▲技术要求严 生产成本高

  无论是在试产和量产过程中都会出现残次品,而这些残次品是不能售卖的,一般都会送到残次品回收库,有些可能会进行二次回收利用,有些则被销毁或作为垃圾变卖;不管这些残次品以何种形式处理,它们也都属于成本的一部分。因此为了减少这部分成本的损失,厂商需要对机械设备和模具进行维护;加大对产线上工人的监管力度;要求产品供应商提供质量更好的元器件;显然,这些需求都会增加投入的成本。

  ▲明星代言太烧钱

  在量产耳机产品正式发布之前和上市之后,厂商们都必须给自己的产品打广告做推广,没有一个好的营销团队是不行的,而这部分的投资显然也是非常高昂的,如果再请个明星做代言的话,砸个千八百万的也不新鲜。因此大家可以换位想一下,厂商投入了这么大的资金,怎能不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