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吧首页 | 中秋节专题深圳地图 | 地图找房
中秋节专题

2010深圳中秋节怎么过 80后的中秋节新过法

2010-08-28 14:27  [查查吧]  来源:www.chachaba.com

2010深圳中秋节怎么过?  80后的中秋节新过法  
越来越多的人在外过中秋

中秋节和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家人团聚的日子,一家人吃团圆饭、赏月、吃月饼成为中秋习俗。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工作、经商、学习。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无法回家和家人团聚共度中秋。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表达了这种节日在外的惆怅。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体验这种思家之苦。而这种思家之苦又随着环境不同、身份变化等原因而不同,一样的中秋体味出不一样的感觉。

    常年在外工作的游子体味出愧疚之情。“我准备给家里寄盒月饼,结果妈妈说‘不用寄了,寄月饼的钱说不定比月饼还贵’。可我还是寄了。”在银川市工作的刘女士说,“听到这句话,我感觉特别难受,父母总是替我们想得很多,经济不经济不用考虑,主要是想表达一份心意。常年在外,平常除了打打电话,已经很少能关心到老家的父母了。”

    一些初离父母的大学生则体味出几分“失落感”。今年新入学的华中师范大学湖南籍学生曹玮中秋仍在入学军训。他告诉记者,虽然在大学里新交了许多朋友,但还是会想家。以前在家的时候,中秋节过了就过了,月饼吃了就吃了,也不会有什么感觉。可现在离家了,才真正想和家人一起过节了。

    出外赚钱中秋不回家的农民工体味更多的是赚钱不容易。在银川市一家湘菜馆打工的湖南农民工李红说:“中秋节肯定会想回家的,可出来赚钱不容易,还是过年一起回吧,省点钱也好过年给孩子多买点礼物。”

2010深圳中秋节怎么过——岭南中秋“吃”出特色民俗
中秋节前夕,广州市场上除了月饼热销外,柚子、芋头、菱角、田螺等传统应节食品也大受欢迎。团圆饭后摆上各式果品拜月赏月,是岭南地区中秋节由来已久的习俗,这些传统食品吃的含义各不相同,但都有祈福、辟邪消灾的意思。

    在以广州为中心的广府地区,中秋节俗称“月光诞”。中秋节当晚,一家人吃完团圆饭后,须进行“拜月光”的仪式。有天台的人家在天台,没有天台的人家在家门前,摆开供桌,焚香礼拜,供品除了月饼外,还有芋头、柚子、石榴、杨桃、柑橘等果品,不少人家还煲糖水、煮汤丸吃。

    50多岁的“老广”刘清女士早在一周前就已经开始购置“拜月光”所需的食品,24日一早还特意去买了两个柚子。刘女士告诉记者,中秋时节柚子正当时,外形浑圆的柚子象征团圆之意,而“柚”与“佑”谐音,有“祈祷”的意思,因此是中秋节的必备水果。因为家里有小孩,刘女士还备上了一些菱角。“中秋节给小孩吃菱角,寄托大人希望他们‘聪明伶俐’的祝福。”

    中秋节各地吃月饼是一种共同的风俗,而在广州,除了制作考究的广式月饼以外,还有吃芋头的习俗。土生土长的广州女孩麦婕说,粤语“芋头”与“护头”谐音,中秋节吃芋头必须一家大小一起吃,大芋头代表大人,小芋头代表小孩,一家人一起吃芋头表示合家团圆平安的意思。此外,在中秋节吃芋头,还寓意辟邪消灾。

    “我对广州中秋民俗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炒田螺。”麦婕说,岭南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而中秋前后,正是田螺空怀的时候,田螺腹内没有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因此在广州地区,不少家庭在中秋节都有炒田螺的习惯。“一家人围坐一起,一边欣赏月色,一边聊天吃田螺,再加上两三瓶啤酒,这是很多家庭中秋节的保留节目。”麦婕说。

2010深圳中秋节怎么过——80后的中秋节新过法

学生小超给她的老师寄去了中秋礼物——一份既没有香味也不能吃的“月饼”。

    小超送的就是如今年轻人的新宠“电子月饼”。和油腻的传统月饼相比,订做一份电子月饼显得简单快捷。只需寻找一款Flash月饼小游戏,用鼠标控制“揉面”,选择“鸡蛋”或是“豆沙”馅料,再设计一款奇形怪状的造型,最后放入“电子烤箱”中烘制,一块独一无二的“电子月饼”就此出炉,可以通过即时聊天软件或电子邮件送给朋友了。

    除“电子月饼”之外,不少爱好烹饪的年轻人选择了自制月饼,以示对月饼昂贵市价的调侃。许多探讨月饼制作方法的文章成了网络热帖。今年24岁的陈欣刚便约集了朋友,搬出自家的烤炉,用面团和芝麻、葡萄干等制作月饼。尽管耗时近一个上午,烤出的月饼也状如面包,他们仍然表示很开心。

    对于不愿在家过节的“80后”,在网上召集“驴友”旅行也是个新选择。家住重庆沙坪坝区的小李正在一些论坛中发帖,邀请对古生物感兴趣的朋友在中秋期间骑车出游,参观沿途的几家自然博物馆。他表示,现在许多年轻人在异地工作,越是团圆的节日越要出门,免得过节时孤单。

    “新事物出现得太快,现在连短信、电子贺卡都已经不算时尚了。”重庆社会科学院的专家朱艺表示,“看来只要有想法,传统节日也能过出新意来。”

月亮:文人墨客寄托情思的重要载体
    月亮本是自然界的一个天体,但文人墨客对“月”情有独钟。据记者在线检索,唐诗宋词中含有“月”字的超过1.6万首,月亮已成为文人墨客寄托情思的重要载体。

    “诗言志”“月亮代表我的心”。早在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陈风·月出》这首情诗。此后2000多年间,月亮益发有了灵魂,有了性情,与人休戚与共,谱写出无数千古绝唱:“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道出了亡国囚徒永远的心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表达出游子怀念亲人的思乡情结;“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是微醉之人突发奇想时的写照;“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又是甜蜜约会永恒爱情的大胆表露;“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元曲中的这一句,用现在人的话说,则有一种被人涮了的无奈感觉。

    不独古人喜欢借咏月来抒发喜怒哀乐,当代人也是以月寄情表露心志。鲁迅曾有“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的愤然之句,表达对反动派的愤恨。而台湾民谣《月夜思乡》:“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则反映了骨肉分离盼望统一的心情。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广告服务 地图应用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10-2012 查查吧  粤ICP备080399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