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吧首页 | 环境保护专题深圳地图 | 地图找房
环境保护专题

生态足迹现状 消费结构如何转型升级


2014-05-14 10:46  [查查吧]  来源:www.chachaba.com  

人类每年消耗的资源,地球需要1.5年时间来再生,也就是说我们正在消费1.5个地球。这不是危言耸听。面对有限的自然资源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我们应该怎么办?生态足迹现状是怎样的?消费结构如何转型升级?

近日,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联合发布《中国生态足迹与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用生态足迹作为工具衡量消费在中国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以寻求解决之道。报告指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消费带来的资源环境挑战越来越大,中国消费模式不可持续,资源效率偏低;服务型消费增速缓慢,急需通过经济转型升级消费结构,建立可持续的消费体系。

生态足迹现状如何

呈现区域不均衡态势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即人类每年对地球的需求都超过了地球的可再生能力。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区总干事卢思骋表示,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社会的自然资源消耗越来越与日俱增。如果目前消费方式得不到转变的话,我们将要面临资源的耗竭和生态系统崩溃的灾难。

“总体上,消费造成的生态足迹呈现区域不均衡态势,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及东部沿海省份已经处于生态超载状态,其生态系统无法满足消费活动需求,而经济相对落后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也面临着经济增长的压力。”周国梅指出。

例如,广东省的消费生态足迹高达全国的10%,山东、江苏、河南与浙江4省的消费生态足迹均在全国的5%以上。2009年,中国35%的消费生态足迹产生在以上5个省。而西藏、青海、宁夏、海南与甘肃5省区的消费生态足迹合计仅为全国的3%。就区域生态系统支持消费活动的能力而言,2009年中国有6个省区是生态盈余的,其生态系统能满足消费活动需求。分别为西藏、青海、内蒙古、新疆、云南和海南。

卢思骋表示,一些数据的分析显示,到2030年我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者,城市中等收入人群有可能超过5亿人,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如何引导他们在家庭的能源消费、交通出行方式以及食品的消费等方面做出合理、可持续的选择,在全社会范围内优化消费模式,成为我们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的问题。因此,我们也希望找到既满足于服务和产品的基本需求、带来高质量的生活,而又不会危害后代人需求的可持续消费方式。让我们的生态足迹可以从现在的1.5个地球回归到我们的生态红线,也就是1个地球之内。

生态足迹越小越好吗

追求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如果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按照美国人的消费方式来生活,我们需要4.5个地球;如果按照欧洲和英国人的消费方式生活,大概需要3.5个地球;如果按照中国和印度人的消费方式生活,则可能需要1.2和0.8个地球。那么,是不是生态足迹越小越好呢?

WWF政策与国际战略主任陈波平解释道:“其实不是,我们要追求生态足迹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实际上,人类生态足迹如果是在地球平均承载能力范围内,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较高水平,我们就叫可持续发展区域。但是,我们非常遗憾地发现,全球所有国家没有一个能够真正处于可持续发展区域内的。或者收入很高,但生态足迹很大,或者生态足迹在承载范围内,但是发展程度不够,这些对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是严峻挑战。”

虽然生态足迹不是越小越好,但是也应该寻求方式缩小生态足迹。如何来缩小呢?

周国梅指出,食品、住房等占中国消费生态足迹占80%,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家庭消费生态足迹当中,文化性、娱乐性、服务类消费占比仍然偏低,说明中国消费进一步向服务类消费结构转型,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会偏低一些。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也表示,“服务消费增长过慢会拖总消费增长的后腿。随着未来国家产业结构不断清晰化,影响服务消费的主要供给瓶颈制约会得到缓解,服务将成为消费增长重要潜力股之一。”

据研究,生态足迹实际上和各省人均GDP的发展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周国梅说:“我认为不能简单地得出一个结论,比如说发达地区就是资源环境不可持续,欠发达地区就是可持续,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特别是西部和有待发展的一些地区,实际上处于一个正在发展的一个阶段,未来如果推动走可持续发展或绿色发展的道路,才能够保持生态足迹的盈余。而如果继续走粗放型的发展路子,这种生态足迹盈余实际上是难以为继的。”

可见,中国需要增强国民可持续消费意识,发展绿色产业,促进消费模式向节约型、生态型转变,从而实现可持续消费。

消费结构如何转型升级

提高资源环境消费效率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10-2012 查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