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吧首页 | 3.15消费者权益日专题深圳地图 | 地图找房
3.15消费者权益日专题

消费维权无处找 手机偷窥无可奈何

2013-03-15 15:40  [查查吧]  来源:www.chachaba.com  点击:

随着智能手机的讯速普及,到处都可以看到有人拿着手机用手指滑来滑去。微信、QQ也是玩得不亦乐乎。315消费者权益日,大家都忙着维护自己的权益,却没留意到身边也存在侵权行为,手机偷窥无可奈何!

大量的手机应用尤其是免费应用正在成为侵犯用户隐私的“偷窥者”。根据近期一项调查,大约每三个手机移动应用中就有两个存在抓取用户隐私数据的行为,其中又有一个应用存在与其自身功能毫无关系的“越界”抓取行为。根据美国商务软件与服务供应商Compuware针对六个国家的3500多名智能手机用户的调研数据,85%的用户偏好使用移动应用(APP)远胜于移动网站。

然而根据另一项由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起的调查发现,目前在中国的手机移动应用领域中,66.9%的智能手机移动应用存在抓取用户隐私数据的行为,其中又有高达34.5%的移动应用有“隐私越轨”行为,即在与其自身功能毫不相干的情况下,获取手机用户的包括短信记录、通话记录、通讯录在内的敏感个人信息。

这份名为《2013移动隐私安全评测报告》中针对中国各类Android市场下载量前1400位的应用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读取位置信息”这一权限在获取手机用户隐私信息的主要类型中排名第一,一半以上(53.1%)的应用要求“允许获取用户位置信息”,当下最为热门的社交、购物、商旅类应用几乎都包含此项权限。而事实上,这些要求获取用户位置信息的应用中有近四分之一(24.9%)的应用的功能与用户位置没有丝毫关系,也就是“越界”抓取。允许读取联系人信息”在获取用户隐私信息的主要类型中排名第二,占到21.2%。类似的,38%的具有该权限的应用其功能实际上与用户通讯录完全没有关系。

DCCI报告显示,被“越界”抓取最为严重的是通话记录、短信记录和通讯录,因此这三类数据也是用户个人隐私信息泄露三个高危地带。

根据移动平台分析机构Flurry的测算,到2013年2月底,中国的智能设备用户总量接近2.5亿。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用户对隐私泄露的防范意识仍十分欠缺。应用开发者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后,有的用于改善自身性能,有的则是作为商业用途,更有甚者将用户信息打包转卖牟利。大多数“非专业”的普通用户对此并不知情,即便知情也往往“无可奈何”。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地图API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8深圳市百纳九洲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080399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