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吧首页 | 环境保护专题深圳地图 | 地图找房
环境保护专题

中国古代的环保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2014-06-03 15:32  [查查吧]  来源:www.chachaba.com  

中国古代的环保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环保思想综述

1、崇尚和顺应自然的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和“顺应”自然是保护自然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论。在这里,他指出人应该效法天地之道,对万物“利而不害”,辅助万物成长,增进和维护自然的价值,而不应违背“道”的“自然而然”的特性。否则,一切过度的事情都不能持久,人最终都会受到惩罚。比老子稍晚一些的思想家庄子,他的基本思想就是“齐物论”。他认为万物本是同一的,并无质的区别,所谓高低贵贱善丑等判断实际上都是人的主观“我见”,用这些“自我观之”的功利心态去改造自然就必然会造成对自然包括人自身的损害,而社会也就会分裂而变的不安宁。只有崇尚和顺应自然,才能达到“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生”的最高境界。孔子也曾言:“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表现出深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儒道思想通过后世的互释互补,形成了一种将自然伦理化,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伦理化思想。

2、“天人合一”的“和合”思想

“和合”是中国文化生命之所在,它是被普遍认同的一般的原则,是中国传统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理论,即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人不能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自然离开了人也就失去了意义。

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系统的表述了“天人合一”学说,他认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人与自然具有感通性,天地的某些变化预示着人类社会的起伏、曲折,人的活动也会引起天地的回应,水旱、地震、山崩等自然灾害是天对人的谴告。如果我们撇开董仲舒的唯心主义体学和非合理的成分不谈,仅从环保的角度来审视它,其含义无非是说天[自然]是放大了的人,人是缩小了的天[自然],天和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相似性。它的合理成分在于从总体系统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审视人与自然为息息相通、密密相关的,人的活动会引起自然环境的变迁,自然环境的变化教人“以察时变”,最终实现和谐一体的天人关系。

二、传统文化中的环保思想的现代启示

1、树立自然界是有价值的世界观

有一种观点认为,价值只有对人来说才存在,只有人才是价值主体,因为离开人所谓的自然价值和自然的内在价值是不存在的。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人是价值的主体,但自然界是有价值的,且具有内在性和客观性。“自然价值是自然的性质,它作为自然界的创造是一种被储存的成就,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是客观的。”如果否认自然价值,就会滥用,造成“公地悲剧”,而使自然界和生命物种遭受种种不幸。

2、确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共同进化观点

人与自然的协调,是以人为主体的,要求人们自己去协调与自然界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首先必须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靠人来协调,而且只有人才能协调这种关系。”这就需要人具有主观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尽一切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损害。如果这种协调发展的意识淡漠,为“发展”脱离了环境,就忘记了目的,势必危害人类文明的发展。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10-2012 查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