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驾驶技巧全攻略 刚上路车主必看

作者: 贾心  2011-05-06 14:05 [查查吧]:www.chachaba.com

       换挡

  驾驶员驾驶车辆时,如何发挥车辆的最大性能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车辆挡位的切换。自动挡易驾驶,但操作不当会损害变速器;手动挡靠技巧,技巧不佳动力也难上去。

  自动挡频繁换挡损耗大

  在短暂停车时,如在等待红绿灯转换时,很多驾驶员都会将挡位放到N挡(空挡)上。其实,自动挡的车是由电脑控制的,因此并不需要将挡位放到N挡上,只需要将挡位放在低挡位置,用脚踩着刹车,保持车辆的停止状态。等到再次行驶时,只需放开刹车,稍加油门即可。

  频繁地换挡对变速箱有着很大的影响,变速箱会随着挡位频繁的变换而减少其寿命。比如,原本可以使用10万公里的变速箱,因为频繁换挡,其真正的使用时间可能会减少到只能行驶7万-8万公里。

  2500转时换挡最有利

  有很多人都会说,“我的新车不能开到80码。”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一般来说,将挡位放在2-5挡上,车辆行驶到80码的速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当车速在80码时,2挡挡位时发动机的转速应该在5000-6000转,而5挡挡位时发动机的转速则不到2000转。但这对发动机来说,会使发动机处于一个“错误”状态。正确的换挡时机应该是,当车辆转速在2500-4000转时变换挡位,这时对发动机最为有利,车辆的动力也会相应是最强劲的。

  此外,经常让车辆保持低转速运行的话,对车辆也会有很大影响。尤其是一直保持在1000-2000转时,当车辆行驶3万公里后,原本7-8L的油耗将可能达到9-10L,而最高时速将没办法达到180km/h。若保持在2500-4000转的话,行驶到3万公里后,车辆的油耗将仍可以保持在8L左右,最高时速也完全能达到180km/h。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新车一般都有“磨合期”,在这段时间,只要发动机尽量不超过4500转即可。因为此时的转速已经能够达到发动机机械磨损的要求;等过了磨合期后,你的车就可以“想怎么跑就怎么跑”了。

  上坡行车先拉手刹后加油

  许多司机在上坡道时,由于方法不当,总是感觉比较吃力。此时,驾驶员首先是要保持的是心情平和,千万不能急躁。

  正确的上坡道驾驶步骤为:

  ◆拉手刹;

  ◆加油门,车辆转速保持1500转;

  ◆慢踩离合器,让发动机转速降到1400转,稳住离合器,再放开手刹;

  ◆加油门。在正确的操控下,车辆上坡其实也是件很容易的事。 

  停车

  在车位难求的都市里,停车入位,是很多刚刚拿到驾照的朋友们的一大死穴:为何在“小路考”时耍得挺溜的技术怎么现在不“灵”了呢?

  正确停车应是倒车入位

  当遇到一个停车位前后都已经停满了车辆,而现有的停车位空间又狭小时,如果采取车头先进位的话,无论你怎么前进、后退地倒车,车辆都是不可能恰当地停入车位之中。

  正确的停车方式应该是:倒车入位。

  ◆先将待停车辆开至前车位置,让驾驶员的位置与前车后排位置平行,并让两车之间保持有1米的距离,以防在倒车时碰擦到前车;

  ◆将挡位放在倒挡位置,慢慢将方向盘打到底,进行倒车入位;

  ◆停顿1-2秒后,再慢慢将方向盘向反方向打盘,将车头倒入车位即可。

  坡道停车不用拉手刹

  一般来说,驾驶员在坡道上停车时都会用到手刹。其实,在坡度并不是十分陡峭的坡道上,可以将车辆挂在1挡位置,随后熄火。要注意的是,在发动机未熄火前,一定要踩住离合器,否则车辆就会向前冲出。

  另外,在上坡坡道上停车时,驾驶员可采用挂1挡熄火的方法,但在下坡坡道上停车时,则是挂倒挡熄火。

  驾驶知识

  坐姿

  不当的坐姿易使驾驶员更加疲劳,影响行车。正确的坐姿应该是:方向盘与膝盖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手向前伸直后,手腕位置正好在方向盘的正上方。

  机油

  每款车都有与其最匹配的机油,而原厂的机油则是这款车最适应的,因此应该尽量使用原厂机油。

  刹车

  在车辆正常行驶中,常会碰到前车二次刹车,而刹车灯并不再亮起的情况。通常,后车驾驶员在看到前车刹车灯亮起时并不会立即踩下刹车,而是将脚放在刹车板上;当前车再次急刹时,后车驾驶员却因来不及踩下刹车,从而发生事故。因此,要提醒驾驶员注意,当看到前车刹车灯亮后,后车驾驶员一定要踩一踩刹车,保持两车间的原有车距。

  倒车镜

  倒车镜对于驾驶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却被不少驾驶员忽略。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车辆起步时,要注意观察倒车镜,注意车辆后方情况,避免撞车;倒车时,可以将倒车镜往下方调低一些,让视野更大,以便看到更多的车后情况;超车时,在打方向灯后的1~2秒时,要看一下倒车镜,注意后车情况。

发表评论
评论

热门关注

  • 婚庆
  • 装修
  • 培训
  • 学车
  • 旅游

医疗健康

  • 资讯
  • 内科
  • 妇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