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湿气重的症状有哪些 湿气重怎么办

作者: ajaca  2019-09-24 14:02 [查查吧]:www.chachaba.com

  宝宝湿气重的症状有哪些?

  湿气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宝宝湿气重更会带来一些疾病,所以只要湿邪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心、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倚仗。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湿气重怎么办。

  宝宝湿气重的4种表现

  孩子最不能藏秘密了,不仅所有情绪都表现在脸上,很多疾病与不适都可以在身上找到征兆。判断宝宝体内是否被湿气侵袭,可以从四个方面看。

  1、看精神:孩子老是睡不醒,可能湿气在作怪

  网友1:最近宝宝总是恹恹的,精神状态很差,早上不想起床,老是哈欠连连,但身体其他情况都是正常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高温天气令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内消耗过大,从而容易出现疲倦无力、精神不振的现象。而黏腻的湿气入侵体内,又让人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感觉憋闷不适、萎靡不振。所以,如果早上宝宝总是睡不醒,懒得动弹,那么可能就是体内湿气太重了。

  2、看舌苔:微红淡薄是健康,发黄加厚有湿气

  网友2:今天突然发现儿子的舌头被黄黄的一层舌苔覆盖着,想用纱布给他擦擦都擦不掉,跟平时感觉不太一样,这是孩子生病的表现吗?

  孩子不会说话,但孩子的舌头会说话。中医认为,舌头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可以敏感地反映出宝宝的身体状况。健康的舌头呈现微红,舌苔淡淡一层,颜色偏白。而到了夏季暑热时,很多宝宝的舌头会变得发黄、舌苔粗糙而厚重,这说明宝宝体内湿气较重。如果宝宝的舌头通红没有舌苔,说明宝宝体内已经热到了一定程度。

  3、看胃口:胃口差,不愿进食

  网友3:女儿最近总是胃口不好,每次喂她吃两口饭就说饱,平时一次能喝250ml奶,现在吃150ml左右就推开。这样的情况持续2个多星期了,吃那么少,也不见她喊饿,很担心会造成营养不良。

  湿热能使胃纳功能失常,脾胃退行,消化功能下降,所以很多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在夏天都容易出现食欲不振。加上很多家长给宝宝冷饮冷食降温,可这样一来,宝宝的消化道黏膜下血管快速收缩,使得胃肠功能减弱,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从而也会影响食欲。所以,如果宝宝在一段时间内胃口不好,不愿进食,则说明宝宝可能湿气太重,需要注意防暑祛湿了。

  4、看大便:要么便秘要么腹泻,大便黏糊

  网友4:我家宝宝最近一段时间都有轻微的排便异常,以前几乎都是一天拉一次,现在要么三四天才拉一次,要么腹泻,一天拉三四次。而且大便好像总是黏黏糊糊的,不容易冲干净。

  如前所说,湿气重的宝宝胃肠道消化功能下降,胃的通降功能下降,使得宝宝容易食滞肠胃形成便秘。而当湿热之气积蓄体内,宿便产生的毒素长时间滞留,气血阻滞,若转化失常就容易出现腹泻。湿气重的宝宝大便积蓄在体内,往往比较粘稠,所以给人感觉很难擦干净,而且不容易被冲干净。此外,看宝宝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能判断宝宝是否湿气过重。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体内有湿气的宝宝,大便显得细软不成形。

  宝宝长期处于湿热的状态下,消化功能不好,精神状态不佳,将会影响到营养的吸收和智力的发展,所以,妈妈千万别忽视宝宝体内的湿气。炎热潮湿的夏天,积极为宝宝防暑祛湿才是正经事。

  防暑祛湿三件宝,化解湿气变繁为简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宝宝一旦形成湿邪体质,要改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小编推荐宝宝防暑祛湿“三件宝”,将宝宝祛湿简单化。

  1、抽湿:外湿内湿要预防

  宝宝体内湿气重,是“外湿”和“内湿”共同作用引起的,所以,给宝宝防暑祛湿,要从内外两方面进行。

  “外湿”指的是外部环境的潮湿,宝宝长时间呆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被湿邪之气入侵。所以,家长应该注意,尽量不要让宝宝在下雨天、潮湿天外出玩耍,在保持室内通风的同时,利用暖气、抽湿机等让室内保持干爽。吹空调、吹风扇要节制。另外,衣服没干透不要让宝宝穿,宝宝汗湿衣服要及时更换,注意保暖,不要受凉。

  “内湿”大多是由不良饮食引起的。有些老人为了给宝宝祛湿而让宝宝过量饮用凉茶,还有些家长让宝宝食用生冷食物,这些不良的饮食都容易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从而导致体内湿气加重。要防“内湿”,关键也要从饮食入手,忌寒凉食品的摄入。

  2、运动:流汗促进湿气排出

  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可很多人不知道,运动也能够很好地促进体内湿邪之气排出,是宝宝改善湿热体质的好方法。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强化消化功能,促进气血流通,进而防止内生湿邪的产生。此外,孩子夏天运动的时候常常会出汗,这样可以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帮助体内湿气排出。

相关热词搜索: 疾病治疗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评论

热门关注

  • 婚庆
  • 装修
  • 培训
  • 学车
  • 旅游

医疗健康

  • 资讯
  • 内科
  • 妇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