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宝宝摔跤怎么办 冬季防摔常识介绍

作者: yca  2016-06-09 10:41 [查查吧]:www.chachaba.com

  冬季宝宝摔跤怎么办?

  冬季宝宝穿的比较多,很容易就会摔跤,不少家长以为这样摔一摔应该没事,其实不是这样的,冬季摔跤对于宝宝来说伤害更大,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尽量防止宝宝摔跤。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冬季防摔常识介绍。

  为何冬季摔伤更严重?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冬天穿得厚实,跌一跤应该没什么大碍。事实上,冬季摔倒,给孩子造成的后果可能更加严重:

  1.寒冷季节,人体血管收缩,肌肉和韧带也比较紧张,如果孩子猛一发力,极易造成肌肉拉伤、韧带撕裂及骨折。

  2.冬季新鲜蔬菜要比其他季节吃得少一些,维生素摄入也相对少,导致骨质不够坚韧。

  3.气温过低致使孩子血液循环滞缓,对意外事件无法做出准确的动作反应,平衡性、协调性、反应性都比较差,更容易受外伤。

  摔伤急救知识

  一旦孩子摔伤,家长首先要冷静,不要惊慌。如果家长具有救护、自救的知识,能冷静、迅速地采取急救措施,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争取时间,将摔倒造成的伤害降至最低。

  1、现场急救处理

  ⊙扭伤脚踝:能持重站立,勉强走路,说明扭伤为轻度,可进行R.I.C.E.治疗:让病人坐下,把伤脚抬高,用冰袋冷敷以减轻肿胀,同时用胶带包扎压迫扭伤部位。

  ⊙扭伤骨头:如果足踝活动时有剧痛,不能持重站立或挪步,按着疼的地方在骨头上,并逐渐肿起来,应立即到医院诊治。

  ⊙摔伤出血:先用干净的布加压包扎,然后迅速送往医院治疗。如果伤口不大,可做局部清创处理,用碘油、酒精(红药水)涂伤口周围的皮肤,再用干净消毒纱布或胶布包扎好。

  ⊙撞到头部:肿起大包,可用冰袋敷在瘀伤部位20分钟,以减轻肿胀、缓解疼痛。

  ⊙发生骨折:不要自行或让非医务人员揉、捏、掰、拉,最好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医务人员进行处理。

  急救提醒:头部摔伤2症状需及时就诊

  ⊙孩子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头疼、总想睡觉,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不醒,说话或走路的能力也可能受到影响,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注意尽量不要移动受伤的孩子,特别不要晃动孩子的头部。

  ⊙如果孩子头部受伤的地方有明显的水肿,鼻子、耳朵或者嘴也有出血现象,别让孩子乱动,也不要压孩子的头部,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直到救护人员到来。

  2、伤后理疗

  孩子摔伤后想让受伤部位尽快恢复,应该这样做:

  ⊙脚踝扭伤:在家时应正确按揉扭伤局部,以肿处为中心,向周围各个方向擦揉;由于扭伤初期肿胀和疼痛会逐渐加重,应停止活动,抬高伤脚,待病情趋于稳定后,只要不是很痛,可逐步加大足踝部的活动。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消肿后就不必用药了。

  ⊙伤到骨头:绑了石膏,10~20分钟内不能随便移动伤脚,以免石膏变形;在拆石膏之前不要着地行走。如果疼痛加剧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护理提醒:受伤部位冷敷须知

  ⊙在受伤后头两天,每一二个小时使用冰袋10~20分钟敷在肿胀处,冰袋与皮肤之间要用毛巾、绷带之类的东西隔开。

  ⊙不能一面冷敷一面睡觉,以免造成冻伤。

  ⊙当伤处的肿胀得到控制,并开始消退,就可改为热敷了。

  冬季防摔4常识

  在冬季,由于危险意识差,运动能力不完善,天生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很容易受伤。家长应提前教给孩子一些小常识,将摔伤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1、给孩子穿防滑鞋。

  不要给孩子穿暴走鞋、高跟鞋等,4岁以下孩子不要穿溜冰鞋。鞋带要系牢固,以避免跌倒摔伤。

  2、积极户外锻炼。

  冬季孩子应多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促使身体内合成更多的维生素D,协助钙质吸收,以利骨骼成分更新。运动前,应让孩子先做热身运动,打开四肢关节和肌肉,激烈活动后再做一些放松运动。

  3、做好自我保护。

  教育孩子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反应要快,学习自我保护的知识:

  ⊙吃东西或含糖果棒时避免奔跑;不做从高处往下跳、快跑等危险动作。

  ⊙向侧面摔倒的时候,尽量别用手腕去支撑地面,因为这种摔倒姿势最易造成手腕骨折,可以将身体顺势倒地。

  ⊙向后摔倒时,及时缩身或下蹲,用手护住头部,防止摔伤头部。

  ⊙急速剧烈摔倒时,尽量用双臂抱紧头颈部,固定住颈椎关节。

  4、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搭配,多摄取新鲜蔬果及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沙丁鱼、鱼肝油等,帮助孩子更好地吸收钙质,让孩子的营养均衡。

  以上就是关于冬季宝宝摔跤怎么办,冬季防摔常识介绍,在冬季,由于危险意识差,运动能力不完善,天生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很容易受伤。家长应提前教给孩子一些小常识,将摔伤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相关热词搜索: 幼儿期 日常护理
发表评论
评论

热门关注

  • 婚庆
  • 装修
  • 培训
  • 学车
  • 旅游

医疗健康

  • 资讯
  • 内科
  • 妇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