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宝宝断夜奶 哪些做法让宝宝夜奶难断

作者: fjkmj  2016-04-12 16:10 [查查吧]:www.chachaba.com

  如何给宝宝断夜奶?

  夜间喂奶的时候,妈妈睡的迷迷糊糊,宝宝也不大清醒,感觉到了妈妈的乳头或者奶瓶,就一股脑的吸个不停,经常喝的太饱,造成营养过剩。所以夜奶一定要断。那么,如何才能断夜奶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哪些做法让宝宝夜奶难断。

  如何给宝宝断夜奶

  逐渐减少夜奶的次数:给宝宝断夜奶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减少次数,不能一下子减掉所有夜奶。

  睡前增加辅食:给宝宝断夜奶时在晚上睡前加辅食,因为半流质的辅食比奶更能顶肚,宝宝晚上没有饥饿感自然就不会醒来想吃夜奶。但妈妈们同时也要注意不要给宝宝吃得太饱,以免加重宝宝的肠胃负担。

  学会安抚宝宝:如果决定了要给宝宝断夜奶,即使宝宝半夜醒来哭闹,也不要给他喂奶。妈妈要明白只要睡前吃饱了,宝宝基本不会饿的,并且大多数时候宝宝半夜醒来是习惯使然,并非真的饿了。妈妈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应付:斩钉截铁,无论宝宝如何哭闹坚决不给他喂食也不给与安慰,有些宝宝哭闹一会儿自然就明白此方法无效,就渐渐重新入睡了;循序渐进法,有些宝宝非常倔强,得不到安慰决不罢休,或是哭闹起来就呕吐等让妈妈实在不忍心,这时妈妈们不如放松一些,在宝宝哭闹时哄哄他但不要喂他,试着用其他方法让他入睡(如轻拍、唱歌、摇晃等)。

  哪些错误做法会让宝宝夜奶难断

 

  夜间宝宝一哭就给予喂奶, 总是以奶来安抚他,使得宝宝对 夜奶产生更强的依赖。 晚上宝宝要吸着奶才能哄入睡, 为以后断夜奶带来更大的障 碍。不停地向宝宝唠叨甚至略带训斥地说“晚上不许再吃奶 了”,让宝宝觉得冷漠,产生恐慌不安的情绪。 为了晚上断奶,白天就开始做准备,不让宝宝看到奶,或减 少白天的奶量。 少白天的奶量。 断奶中的错误做法(不可以做这些: ) 往奶粉里加辣的、酸的调料或在奶嘴、妈妈乳头上抹这些调 料,吓怕宝宝。 听着宝宝的哭声就心软,一次一次地选择放弃。 有些妈妈, 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妈妈, 在断奶时离宝宝远远的, 甚至搬出去不和宝宝见面。 对宝宝大哭听而不闻,认为他就是要吃奶,哭累了,睡着了 就好。

 喂夜奶的弊端有哪些?

  喂夜奶之弊端一:容易养出小胖墩

  夜间喂奶的时候,妈妈睡的迷迷糊糊,宝宝也不大清醒,感觉到了妈妈的乳头或者奶瓶,就一股脑的吸个不停,经常喝的太饱,造成营养过剩。长此以往,小宝宝会长的越来越胖,导致健康状况堪忧。

 喂夜奶之弊端二:妈妈休息难保证

  成年人的作息习惯是相对固定的,想要夜间起来喂奶非常的艰难,很影响睡眠质量。小宝宝习惯了夜里喝奶,会自然而然的醒过来,而妈妈喂过奶之后通常辗转难眠,休息等不到保证,久而久之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会受到影响。

  喂夜奶之弊端三:容易引起龋齿问题

  有的宝宝已经在睡前清洁过牙齿,但是由于有喝夜奶的习惯,牙齿的状况仍然很差。妈咪们可以试想一下,你的宝宝在迷迷糊糊中喝完了奶,还会再配合你重新刷牙吗?显然是不会的。而且疲惫的你可能也无心再去给宝宝刷牙了吧。

  喂夜奶汁弊端四:可能引发窒息危险

 

  不少宝宝喝夜奶的时候,会发生刚喝几口又睡着过去的现象,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妈妈此时不能把及时的宝宝放下继续睡觉,很可能有奶水呛到宝宝的气管,或是乳房阻碍了他们的正常呼吸,很可能导致险情。

  宝宝什么时候断夜奶?

  建议6个月以后的婴儿逐渐减少至停止夜奶进食,这样有利于婴儿建立良好的进食和睡眠规律,也有利于夜间生长激素的分泌和大脑的发育,并且能有效减少奶瓶龋的发生。

  1岁以后的幼儿如果还没有停止夜奶,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 逐渐弱化吃奶和入睡的关联。大部分幼儿无法停止夜奶是由于建立了伴睡条件,需要边吸吮奶瓶边入睡,否则就会出现入睡困难,夜里在睡眠周期转换的过程中也需要吸吮动作的再现才会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睡眠周期,否则就会觉醒并哭闹。建议要在清醒状态下进食,快要入睡时就停止进食,更不要在入睡前刻意用喝奶安抚其入睡。

  2. 培养良好的喝奶习惯:停止使用奶瓶,改用吸管杯或宽口杯喝奶;坐在椅子上喝奶而不是躺在床上喝奶。

  3. 逐渐减少夜间喝奶的次数和每次的量,并相应增加白天进食的量,建立正常的进食规律。

  4. 培养自我安抚入睡的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入睡,尽量减少在孩子入睡过程中给他提供帮助,包括抱哄、拍哄、吃奶。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给宝宝断夜奶,哪些做法让宝宝夜奶难断的介绍,夜间宝宝不一定是饿了,喂奶可能会导致宝宝营养过剩,或是睡眠不好,所以妈妈一定要学会给宝宝断夜奶。

相关热词搜索: 婴儿期 婴儿断奶
发表评论
评论

热门关注

  • 婚庆
  • 装修
  • 培训
  • 学车
  • 旅游

医疗健康

  • 资讯
  • 内科
  • 妇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