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期间发烧怎么办 这些方法能助你快速恢复

作者: 薛青  2017-07-11 16:17 [查查吧]:www.chachaba.com

   坐月子期间发烧也是种常见的现象,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才好。下面要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坐月子期间发烧怎么办 这些方法能助你快速恢复”,一起来看下吧!

  首先来看下坐月子期间发烧怎么办:

  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是人们常见且易采取的措施,拿来冰块敷在额头上进行降温。因为产妇因为在哺乳期间不能吃退烧药等,只能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退烧。

  吸热蒸气

  在保温茶杯内倒入42度左右的热水,将口、鼻部置入茶杯口内,不断吸入热蒸气,一日三次,能加速感冒的好转。

  多喝热水

  可以通过多喝热水,多盖被子发发汗、洗桑拿、用热水泡脚的方法来发汗,起到身体退热的目的,但同时也要注意补水。

坐月子期间发烧怎么办 这些方法能助你快速恢复

  蜜芷茶

  蜜芷茶的主要材料是,取来白芷、荆芥各等量,磨成粉末之后分成包(每包约15g)。每一次取1包与5g新茶,一起用热水200ml冲泡15min,再拿来药汁和蜂蜜少许混合搅拌之后后,在温热的感觉进行饮用,每日不超过三次。

  温水擦洗

  坐月子发烧怎么办?温水擦洗也是大众都能够理解的方法,使用温水擦洗的方法就是使用温水来擦洗全身,扩张皮肤的血管增加血液的流量,加快产妇全身血液的流动速度,也能够对于发烧起到降温的目的。

  糯米葱粥

  糯米100克洗淘后,加水适量煮粥,将熟时,加入葱白数根煮至熟,空腹食用。

  梨枣鸡蛋汤

  梨1个洗净切块,红枣、生姜、冰糖适量,然后加水煮沸,最后再打个鸡蛋下去。早、晚各1次,服后休息。

  白菜萝卜汤

  白菜心250克,白萝卜60克,加水适量,煎好后放入红糖15克左右,趁热喝汤吃菜。

  橘皮生姜红糖茶

  橘皮、生姜各10克切细丝,加水煎至半碗,服用时加入红糖适量,趁热服用。服后盖被睡觉,有助于退烧,缓解头痛。

  鸡汤

  经常喝鸡汤会增强人体的自然抵抗力,预防感冒的发生。在鸡汤中加一些胡椒、生姜等调味品,或下面条吃,可以治疗感冒。

  热水泡脚

  每晚用较热的水(温度以热到不能忍受为止)泡脚15分钟,要注意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脚面,泡后双脚要发红,才可预防发烧。

  生吃大葱

  生吃大葱时,可将油烧热浇在切细的葱丝上,再与豆腐等凉拌吃,不仅可口,而且可以预防发烧。

  冷水浴面

  每天洗脸时要用冷水,用手掬一捧水洗鼻孔,即用鼻孔轻轻吸入少许水(注意勿吸入过深以免呛着)再擤出,反复多次。

  按摩鼻沟

  两手对搓,掌心热后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沟内、横平鼻外缘中点)十余次,可以预防发烧及在发烧后减轻鼻塞症状。

  可乐煮姜

  鲜姜20至30克,去皮切碎,放入一大瓶可口可乐中,用铝锅煮开,稍凉后趁热喝下,防治流感效果良好。

  热风吹面

  发烧初起时,可用电吹风对着太阳穴吹3至5分钟热风,每日数次,可减少症状,加速痊愈。

  蒜泥蜂蜜

  将等份的蒜泥与蜂蜜混匀后,用白开水送服,每次一汤匙,每天4至6次,对治疗流感有佳效。

  白酒擦身

  用铜钱、硬币等光滑硬物蘸白酒,轻刮前后胸、曲池及下肢曲窝处,直至皮肤发红发热,然后喝一碗热姜糖水,约15分钟后便大汗淋漓。汗后周身轻松舒适,此时注意免受风寒,发烧很快痊愈。

  接着一起来了解下导致女性坐月子期间发烧的原因有哪些

  泌尿系统感染

  多处产妇发烧,都是泌尿系统感染造成。由于外阴的细菌经过尿道进入泌尿系统,约80%—90%是大肠杆菌引起的;由于子宫压到输尿管,易形成尿频、憋尿等障碍。水喝得少或者憋尿也容易造成尿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也是产后发烧的原因之一。分娩过程中难产、产程很久,或采取半身麻醉时,膀胱没有感觉,也会产生排尿困难。

  中暑

  月子里的新妈妈往往捂得很严,生怕“受风”。特别是夏天的季节,产妇体内的热散发不出去,呈现出肌肤及周身潮红,高热、无汗、皮肤干燥,甚至可能还会长痱子,比较热的环境下,要开窗通风,用湿毛巾为产妇擦浴。夏天中暑程度较轻的产妇,体温很快就会下降,并感觉身体非常舒服。症状严重的话就需要及时送医院就诊。

  伤口感染

  如果是自然生产出现的伤口,都是在一周一星期左右就会痊愈。如果伤口发炎可以使用,消炎药膏涂抹在阴部。伤口出现疼痛,可使用一些止痛药、冰敷。伤口感染比较严重的话,出现红肿、疼痛甚至化脓的症状,还要服用抗生素,甚至是需要切开化脓组织引流。

  以上就是关于:“坐月子期间发烧怎么办 这些方法能助你快速恢复”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关热词搜索:
发表评论
评论

热门关注

  • 婚庆
  • 装修
  • 培训
  • 学车
  • 旅游

医疗健康

  • 资讯
  • 内科
  • 妇科
  • 外科
  •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