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吧首页 | 3.15消费者权益日专题深圳地图 | 地图找房
3.15消费者权益日专题

刘源张:质量创新是消费者权益的最大保护

2011-03-04 16:24  [查查吧]  来源:www.chachaba.com  点击:

嘉宾:刘源张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持:刘  欢 中国科学院网站编辑

主持人: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我们知道,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中,产品质量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为此,我们今天特意邀请到著名质量管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做客科学在线,访谈的主题是质量创新是消费者权益最大的保护。

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以一节来强调“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显示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受到中国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且上升为目前中国外贸方面需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去年十七大召开期间,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在记者招待会上语气坚定地表示,“事实胜于雄辩,相信中国,相信中国制造”,作为一名质量管理专家,您认为“中国制造”的总体质量水平是怎样的?

嘉宾: “中国制造”的总体水平是好的。与世界最好水平相比,机电产品接近;电子产品,特别是家电产品,不差;纺织与轻工产品,除极少特殊品或奢侈品外,是很不错的,只是没有品牌,卖不出价钱。一般说,我们的产品可以称得上“价廉物美”,许多外国老百姓是靠着它们过活的。当然,世界一流,我们还没有达到,有些产品,我们还造不出来,或者造不好,比如说,航空发动机。

主持人: 近几年来,国外媒体出现了很多针对中国产品质量问题的负面报道,您怎样看待这些报道?

嘉宾: 食品是个问题。外国人有意见,我们自己也早有意见。这里有个生活习惯问题,有些事我们不在乎,人家却很在意。归根到底,是个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我在2007年在上海召开的质量国际会议上,为中国产品的质量作过实事求是的辩护,但也表示了对国外的报道的谢意。因为听听人家的不大好听的话,反而刺激我们奋发图强。

主持人: 您有一个观点,认为成本最后也会体现在质量上,这是为什么呢?

嘉宾: 是的,我说过这样的话。一般认为,要高质量,就得要大成本。这话没什么错。但是,能不能既要高质量,又不要那么大的成本呢。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取决于开发,设计,工艺,检验,采购,存储,搬运以及教育培训,如此好几个阶段的工作质量。这些都会发生费用的,构成了成本。从另一面说,成本的预算反映了资源的分配。因此,这种种质量工作的效果事后反映到成本上来,种种质量工作的预算成本事前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质量工作的效果。这一切的结果就是产品质量。质量科学的一个分支正是研究这个问题,有些方法是可以用来达到既做得好又做的省。

主持人:中国的质量管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嘉宾: 中国的质量管理,曲曲折折,反反复复,经历了几个阶段。从质量科学的观点看,1976年以前,我称之为启蒙阶段。以后的三十年大约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第二个是19000的质量体系标准阶段,第三个是所谓的六西格玛阶段。其实,这三件是一回事。中国人喜新厌旧,原有的还没吃透搞好,听说有了新词,就急急忙忙奔向前去。其中有些人干了干,反思了一下,原来是一回事。只不过,全面质量管理是日本人喊的凶,体系标准是欧洲人把它国际化的,六西格玛是美国人吹出来的,如此而已。

中国人呢。我曾在西安召开的中加国际管理论坛上介绍过我们的全面质量管理。1976年我开始宣讲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时,我说过,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文明生产+均衡生产+工序控制”。这是针对打倒“四人帮”后,一切有待拨乱反正的国情和厂情而提出来的。这是第一个阶段。两三年后,我说,全面质量管理是“质管小组+质保体系+目标管理”。不用解释,现在都在干着。这是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进入市场经济后我提出来,全面质量管理是“人才开发+技术改造+市场开拓”。第四个阶段是我从1996年开始喊的,全面质量管理是“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当然,我要说明两点。第一,这种阶段的分法,只是说从推行的时间看,有个先后;从内容上说,不是有了后面的,就不要前面的。实际上互有增补,相辅相成。第二,各个阶段的内容并不是我首创的,每一个都是前辈的业绩。我只不过因时因地,结合实际加以利用。那些年,我在全国各地宣传全面质量管理时,我对听众说过,我只是个搬运工,把西边的东西搬到东边来,把东边的东西搬到西边去;把研究室的东西搬到工厂来,把工厂的东西搬到研究室去。在这搬运的过程中,我逐渐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所以,今天,记者同志您找我聊,我希望借你的笔,向全国的管理工作者或管理学家,写一句,“我们都来做好这个搬运工吧”。

主持人:如何从管理上来保证产品质量?

嘉宾: 我说过,“用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用工序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用员工质量保证工作质量“的三保证。这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保证是最难的。但是,这是当前最需要紧急解决的大问题。目前,许多学会、协会正在努力做这件工作。我想补充一条。对员工要加强”诚信和感恩“的教育。近一两年,企业或企业行会叫我去讲质量管理,什么技术,分法,我一概不讲,就讲这四个字。这是质量保证的根本。

主持人:我国产品质量的监管现状是怎样的?

嘉宾: 这是最难回答的问题。国家对质量的监管是下了大决心,费了大力气。我在2005年在上海召开的国际质量会议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说过这个问题,有成效,但不大。因为我算了一笔账,用国家监管对产品的抽查得出的不合格率说,一个百分点的不合格率的损失约为150亿元。现在全国的不合格率是18%上下。这个数字被广为引用。这个数字不精确,说实话,我怕没法精确。做个参考是可以的。目的是促使各级领导都来关心中国产品的质量。

主持人: 1979年,由您参与发起的中国质量协会正式成立,30年过去了,您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质量协会现在的概况吗?

嘉宾: 那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我只是个顾问,参加一下全国质量奖的审定工作,别的我不管了。协会有个《2008年服务指南》,有兴趣,您拿回去看看。

主持人: 2000年亚太质量组织授予您“哈灵顿-石川”奖,使您成为中国惟一获得这一最高个人荣誉奖的人士,作为中国质量管理进程的见证人,您能谈谈个人的感受吗?

嘉宾: 后来,中国没人拿过,遗憾。更遗憾的是,国际质量科学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Quality)的院士也只有我一个。这个科学院有名额限制的,对各大洲都有预先的分配名额。亚洲的大多被日本人拿去。不过随着中国产品质量的提高,中国人当院士的会增加。附带说一句,院士里不少是美国科学院或美国工程院的院士。 

主持人:今天刘源张院士给我们带来了新鲜的视角,让我们从产品质量创新的角度来探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刘源张院士在百忙之中做客科学在线。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地图API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8深圳市百纳九洲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080399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