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吧首页 | 3.15消费者权益日专题深圳地图 | 地图找房
3.15消费者权益日专题

“网络黑社会” 看多了就能免疫?

2010-03-16 10:16  [查查吧]  来源:www.chachaba.com  点击:

为企业炒作品牌,诋毁、诽谤竞争对手,左右法院判决……

  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以《揭秘“网络黑社会”》为题,报道了网上存在的一个利用发帖方式制造网络热点而谋利的产业链。这些公司,不仅为企业炒作品牌,也能按客户指令进行密集发帖,诋毁、诽谤竞争对手,甚至控制舆论,左右法院判决。虽然早几年前,大家就已听闻了“网络枪手”、“网络打手”、“网络水军”等新名词,但是当真相大白于眼前时,还是吓了人们一大跳——原来网络这个自由、平等、开放的平台也被人为地操纵,甚至还稀里糊涂地卷入到某一场论战中,无意识中充当了打手的角色。那么,我们该如何直面“网络黑社会”呢?

  本专题采写

  记者林玮琳

  图:资料图片

  “十万水军”:当“托”当“黑”

  现代营销策略注重“口碑”,论坛就是一个口口相传的好地方。所以,尽管在非广告位置发广告会招致网友不满,会被论坛管理者删除,还是有不少企业雇用大批人马去各个论坛上发产品推广的帖子。不过,这些人不再是直接地张贴广告,在“网络推手”的带领下,手法多样,战绩显著,由于人数众多,被形象地称为“十万水军”。“水军”的主要工作,就是伪装成普通网民和消费者,在网络论坛上发帖顶帖。从点击率最高的社区开始,再以转帖的方式转向各大论坛、博客,直至各大贴吧、QQ群。整个过程看不到企业参与的痕迹。而事情顺利地发展到后期,确实是形成了网民们自发讨论、转载的网络热潮,幸运的还会引来传统媒体的报道。“水军”有“托”和“黑”之分,前者正面“抬轿子”,后者以隐蔽身份攻击对手。

  揭秘网络公关公司运作黑幕

  天涯网友“唐淫”在帖子中写道:“我本想和朋友开一个网络公关公司,我个人在天涯的马甲多达几十个,朋友也有不少,另外加上招募的‘水军’,搞一个这样的公司非常容易,门槛非常低,但后来又觉得这是长久不了的,就算了,但是本人对网络公关公司还是比较了解的。”接下来,他说了大家最关心的两个问题。

  一、网络公关公司靠什么挣钱的?

  1.网络炒作事件,包括名人、事件、公司产品。  

  2.网络诋毁事件。比如诋毁对手(前一段时间的360事件)。

  3.网络公关事件。比如现在的海大研究生自杀事件。

  但是第一种、第二种策划费力,接活对象是私人公司,所以拿钱虽然多但不容易。第三者,像海大这种效果评估是自己说了算,虽然钱相对少,但是更容易。

  二、网络公关公司哪里来那么多人手?

  1.策划人员,基本是属于公司内部人员。

  2.发帖人员,招募水军。现在参与网络兼职发帖的不敢说有几十万,但上万的人还是有的。这些人基本分布在各个QQ群,资源共享,他们不专属于哪一个公司,而是哪里有活就接。

  3.那么多老ID也是枪手吗?很遗憾地告诉你,里面有不少,像我,个人马甲就有几十个,如果能找到这样的老天涯几十个就足够了。  

  4.网络公关公司是如何发帖的。这必须要和六大网络、三大社区有联系,也就是说他们必须要有内部人,可以是网站内部编辑可以是义务斑竹。每一个网络公司在各大网站和社区都有不同的负责人,所以你经常看到的是某个事件在几大论坛一起火起来,至于事件要看给钱多少以及客户的要求了。

  网络“打手”操作手册:

  1. 寻找竞争对手弱点,并将其放大,制造话题。

  2. 在论坛上注册马甲,将话题同时在多个网站抛出,最好与版主商量好,可以置顶、加精。

  3. 雇佣水军,在各种论坛上不断发帖、跟帖、造成群体效应。

  4.有时也反其道而行之,故意说竞争对手好,但用比较夸张的写法,引起人们的反感。

  5.低级网络打手以谩骂、诽谤为主,语言通常比较夸张,但没有说服力,枪手感觉很浓。

  6. 高级网络打手则以话题为主,打手痕迹不明显。

  专家意见:界“黑”需慎重

  “网络世界映射的恰是真实的社会。”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邓启耀教授在谈到“网络黑社会”这一现象时说道,“现实中有黑社会,网络上出现类似的现象,不必奇怪。至于是不是‘黑社会’,更需要依法辨查,不应纵容,也不宜泛化。”

  网络是很好的交流平台,也可能成为某些人倾倒垃圾的地方。邓教授强调,污染网络和污染环境一样,需要治理;如果涉黑,需要打击。但如何界定何为“黑”需要慎重。因为决不可伤及无辜,特别是不可以伤及那种通过网络实施公民监督的言论。当然,网友自我规范能力的提高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比如,如果个人愿意在网络上实名,愿意对自己言论负责,那么这样的现象是不是就会少一点呢?即使匿名(因为这也是网民的权利),也应该主要以是否事实作为判断依据。邓教授相信,如果所言之事根本站不住脚,那么即使用人海战术,“十万水军”也没有用。邓教授说,中国网民要有这样一个过程,在越来越透明的信息环境中,去学会判断、鉴别信息的真伪。 

  所以,不用担心,“水军”毕竟是“水军”,迟早是会溃退的,也迟早会被回归真实的互联网土壤掩埋掉。

  网络公关公司“广告”:

  “6万多个ID,2000多个博客,保证每天都给你发帖。”

  ——网络推手公司接线员

  “我们可以在一个晚上就让你的竞争对手的负面消息布满整个网络,引导网民顺着咱们的方向去走。”

  ——某网络营销公司 

  网友观点:

  网民需要这个过程历练

  面对鱼目混珠的“网络水军”,网友们是什么样的看法与心态呢?

  旁观者清型:

  这类网友多爱“潜水”,在长期潜伏中,慢慢发觉了一些“潜规则”。

  网友jane说:我并不太受影响,只当自己是来看戏的。比如有一次上天涯,一个很火的帖子,是一个人发了有关她穿衣混搭的图片,很多人跟帖有两百多页呢,点击率很高。我觉得很好看啊,不过有人跳出来说楼主是个骗子。在这件事情中,我觉得别人怎么说与我无关,网上有圣人也有傻子。

  此外,网络上发言都是有ID的,虽然很多马甲,但是网络管制的话也是可以看到ID,这样,发帖攻击、诽谤或是推销东西的ID就可以被查封了。

  我个人觉得,即使“水军”在兴风作浪,也没必要太去遏制。就像婴儿一样,一出生如果被小心翼翼保护,抵抗力会很差。中国的网民们也应该在此过程中有些历练,这样才能成长。有些言论,看多了自然会产生免疫力,大众也会有自我判断的能力,到时候跟不跟风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依常理判断型:

  网友小鞠说:一般一个人有恶意的时候,字里行间总能流露出来吧。只要是不合常理的说法,我一般不会相信的。而在央视的新闻中,奇虎360公司公关总监屠建路也教给网友一个简单的判别方法:“普通网友是不可能做出来,就发一篇帖子,然后在短短的几周内,就迅速去扩展蔓延到几百上千,数千这样的一个论坛里面,这个我觉得应该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种“网络黑社会”,因为只有这样一种专业组织在背后推动,才有可能会出现这种结果。”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几个论坛里同时发现了相同的帖子,且在短时间里密集出现,那么就要怀疑它的真实性了。

  链接

  不能混淆六种

  网络不良行为

  一、诽谤辱骂个人的帖子

  案例:2008年,某论坛发表了对南昌市民陈红进行侮辱、谩骂、人身攻击的帖文。应陈红要求,网站删除了帖子。陈红起诉发帖人刘华,最后获赔1万元。

  二、侵犯隐私权的“人肉搜索”

  案例:大三学生“Die豹”因发表“冷血”言论,有网民把“Die豹”的照片链接和真实资料发到网上,并在线下进行骚扰。

  三、利用发帖吹捧做品牌营销

  案例:汶川地震王老吉捐款1亿元。随后,“王老吉,你够狠!捐一个亿!”等类似帖子便在论坛泛滥成灾。著名网络推手“立二拆四”坦承,他的团队就是这出网络大戏的导演。这种商业品牌营销目前处于灰色地带。

  四、利用发帖诋毁商业竞争对手

  案例:今年3月10日,一篇诋毁新东方的帖子出现在某论坛并迅速扩散,对新东方的声誉造成恶劣影响。

  五、制造“红人”的网络推手

  案例:天仙妹妹、别针换别墅、奥巴马女郎等。这种模式大家很熟悉了,成为“红人”的有一些,但似乎捞到钱的很少。

  六、利用发帖制造舆论

  案例:记者石菲客发表《上海乌龙剿匪记》后,博客里迅速聚集了400多条“有本事被偷了不要找警察”之类的跟帖。不以商业营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发帖顶帖刻意强化某种观点、舆论。这种方式讨人嫌,但无关法律问题,也并不可怕,毕竟帖子再多,也属于自由辩论的范畴。

来源: 广州日报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地图API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8深圳市百纳九洲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08039977号-1